商鞅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移风易俗、富国强民,禁止父兄同住,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秦国处于秦岭以北,冬天还是非常冷的,因此百姓有睡火炕的风俗。很多农村家庭,为了方便,家里只修一个大炕,这种情况现在个别地方还有,倒退40年,相当普遍,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更普遍了。
【资料图】
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房子里,基本上没啥隐私可言,孩子大了,各种尴尬都会出现。如果来了客人的话,就更不方便了。新婚夫妻和家人挤在一起,既不方便,也不文明。家里人多了,难免会出现矛盾,影响团结;宗族观念重,容易寻滋闹事。
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是戎狄部落的习俗,因为这种陋习,没少被中原诸侯嘲笑,说秦国和戎狄差不多。随着井田制的瓦解、新式农具的出现,小家庭已经能够完成基本的劳作,有了分家的经济基础,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住了,于是秦国就学习中原地区的习俗,下令让百姓分家了。
这样做既能尽快融入中原文明,也能改变不良风俗,商鞅当然愿意这样做了。
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出于照顾老人、孩子的心理,一般都会有几个人不劳作,这样就会影响生产。大家庭和以前的大锅饭其实也差不多,难免会有一些偷懒耍滑的,这是很影响生产的。
分家后,这些情况就会避免了。三五个人一家,为了生存,每个人都需要劳作;家人之间关系更亲密,不存在故意偷懒磨洋工的情况,这样生产效率就提高了。
国家就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每家的粮食产量上去了,国家的粮仓也就丰裕了,以后作战就有保障了,这样就完成了“耕战”中的“耕”目标了。
征发兵役、徭役一般是按照家庭来征收的,为了维持生产,一般情况下一家也就抽调一两个劳动力。倘若是大家庭的话,国家家庭数量少,征发的人数也就有限了;小家庭的话,家庭基数大,就算不是每一家都抽调,相对数量也就多了。秦国要想强大,是需要很多劳动力的,征兵就不说了,各种工地建设、粮草运输也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将大家庭分开,其实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百姓的劳动潜力(说难听点,就是最大限度的压榨百姓,为国家“耕战”目标做奉献)。当然了,秦国强大了,对每个百姓也是有利的,牺牲几代人的利益也是可以理解的,话说哪个时代不是这样呢?
综上所述,商鞅强制秦国百姓分家,一方面是为了移风易俗,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为了激发百姓潜力、多征税收、多抽调劳动力,从而让秦国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