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师悦 方非
(资料图)
瞬间
1995年2月18日,35位读者和特邀评报员怀着好奇、欣喜和些许忐忑,走进了北京晚报编辑部,“零距离”体验了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的编辑工作。
读者在北京晚报照排车间体验“当一天编辑”。
1995年2月18日是个周六,清晨7时许,位于西裱褙胡同的报社大楼前却格外热闹。这一天,共有35位读者和特邀评报员从四面八方赶到报社门口,准备按时“上岗”。
他们是从晚报读者中抽选出来的“一天编辑”,其中有老师、学生、干部、职员、军人;既有耄耋老人,也有九岁孩童。这天,他们走进北京晚报编辑部,和报社编辑一起,亲身体验《北京晚报》是如何由一张白纸变成一张报纸的全过程。
清晨,参加完编前会,定下了各版面要刊发的稿件,“一天编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参观了当时科技感十足的激光照排车间。当各小组回到分配好的版面办公室时,当天的晚报大样已经摆在了桌子上。“一天编辑”们跃跃欲试地拿起笔,认真地进行校对和删改。
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汪宗超是一版“编辑”,他改完的大样是所有“一天编辑”中最“花”的。从表述方式,到标点符号,再到版面上的错字,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出小样、改大样、签清样、对清付、出片子……“一天编辑”们足足忙碌了一个上午,真正过了把编辑瘾。约下午1时,“一天编辑”们在印刷车间拿到了当天还散发着油墨香的《北京晚报》。看着这份融入了自己心血和汗水的报纸,大家倍感亲切。
在时任北京晚报常务副总编辑李振英的家中,至今还保存着当年为这些“一天编辑”印刷的《北京晚报1995年读者联谊活动特刊》。上面记录了读者当编辑的过程,版面下方还有一幅大照片,是“一天编辑”同晚报采编人员的合影。
“当一天编辑”活动,是北京晚报1995年举办的第二次读者之友联谊活动。能来到报社“上班”的30多位“一天编辑”,是经过东城区公证处现场监督,从当年至少20多万张读者之友联谊卡中抽取出来的。
北京晚报与读者一家亲的深情厚谊一直延续着。2006年,北京日报报业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了北京晚报读者俱乐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十分活跃。
瞬间讲述人
李振英
举办“当一天编辑”活动的初衷,就是想拉近晚报和读者的距离,打开大门,把读者请进来,倾听读者意见,请读者代表看看晚报这一天是怎么工作的。
有了读者,我们心里才会踏实,办报才有劲头。晚报之所以能收获京城百姓的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加强了与读者的联系,与读者保持着亦亲亦友的关系。时间在变,受众在变,但晚报走群众路线的办报传统一直没变。正是因为和读者有着始终如一的真诚态度,才让晚报亲民、接地气、推动民生实事改善的鲜明风格一直留在京城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