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璐
(资料图片)
“与以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的方式不同,康复强调的是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患者快速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从而提高生活品质,减少残疾发生。”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卢林建议,进一步加强重症康复学科建设,为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他说,康复是治疗的延伸,是以人的心理、生理机能恢复或维护为主要目标的治疗手段。随着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重症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其残存的功能障碍问题对患者、患者家庭以及医疗保健系统造成的负担,将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并显著增加患者对后续康复治疗的需求。
据介绍,研究显示,高达 69% 的 ICU 存活者存在严重且长期的身体功能障碍。制动、抑郁、认知功能受损和神经肌肉功能受损均是重症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症患者的康复的早期介入不够,仅有20%到30%的患者得到了早期康复治疗,而且不够规范和重视。
“要实现全面健康,重症患者早期康复至关重要。”卢林表示,重症康复是近年来国内外重症医学的一个新方向,集监护、治疗、护理和康复为一体,适合生命体征及病情趋于平稳,但仍需在监护下进行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的患者。重症康复可在患者尚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时,开展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康复治疗,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并可防治并发症,预防功能退化和功能障碍,改善功能性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长和总住院时长,降低医疗支出。
卢林认为,目前我国重症康复学科的发展存在对康复医学认识不全面、综合医院重症康复学科建设滞后、综合医院康复科人员短缺薪酬偏低等问题。
为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强重症康复学科建设,为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是重视康复医学,树立“大康复”发展理念,尽快把康复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加强三级综合医学康复学科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在康复医学中发挥作用。
二是加强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的学术引领作用,加强重症康复的发展。建议患者尚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时就对其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建立重症康复团队,包括重症医生、康复医生、相关临床医生、ICU 护士、康复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假肢矫形师)、呼吸治疗师、营养师以及心理治疗师等,开展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康复治疗。
三是根据康复学科的特色,制定适合康复学科的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模式和标准。“以重症康复来说,目前全部医保已实行DRG付费,但重症康复是相对新的专业,只有部分医院开设重症康复病区,缺乏全省重症康复DRG付费的相关测算,仍以稳定期康复住院患者为标准,这些病人花费高、病情重,同时受到平均住院日的限制,不利于康复治疗,也给病人带来困难。”卢林说。
四是大力培养康复人才,尤其是具有引领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建议推动高等院校康复医学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培训,加快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五是支持医保向康复治疗倾斜,把更多康复收费项目纳入医保,延长部分病种的收费时限。
“总之,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症康复学科建设,完善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才能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卢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