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马姐的母亲在长期生病住院后去世。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她自感意志消沉:人生这样奔波忙碌一场,终归是要死,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
(资料图)
第二年,听说广州那边有个心灵成长的课程正火,读了便可以更了解自身和这个世界,从而发掘更大的潜能。她就去了,她想,自己不要糊里糊涂来世界上走一回,到离开的时候什么也没搞明白。
马姐在班上成为一名非常受欢迎的学生,年轻女孩看到她自然就被她的外表和气场吸引,常常央她分享穿衣经。但同时,上课的内容却让大家越来越觉得不对劲。课程是分段式的,一期就是数万元。马姐的一个朋友上过相似的课程,先付了10万,感觉没有收获,就又花了100万。
她回忆,“你当时就觉得这么多钱往里面扔,却什么都没学到。”后来,班上40名同学聚到一起,决心把学费要回来。马姐主动站出来,“我帮你们去讨钱,但你们要听我的。”
她直觉这事不能三三两两分头去做,容易被对方各个击破。必须大家团结起来,派出一个代表去对话。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委托后,她就去了。“你要知道我的上升是水瓶座,我会非常敏锐地抓到别人话里的破绽,然后一路追击,把他打垮”。
最终,大家的钱都被她要回来了。而过了很久她才知道,原来当时他们上的课程被定性为“精神传销”课程。而这套课程的原创者,也已经被其他受害者告到法庭。
那个大肆鼓吹精神潜能的骗子最后有没有蹲大牢,马姐不得而知,但她从这次经历中明白了两件事:首先,如果心灵真的有潜能,那也需要自己去激发,别人帮不了你什么;第二,这是个自媒体的时代,必须趁着这股潮流做些事情。“那个课上教给我唯一有用的东西,就是给了我关于自媒体这块内容的启发。”
她就决定做自媒体了,马姐在小红书和抖音这些社交平台上都开设了自己的账号。“我先花一段时间去了解,等了解得差不多了就去做,然后边做边学习、成长。”她说,“有些人想做一件事,但他会说‘我还没有准备好’。这样说的人,他就不会开始,世界上从来没有‘完全准备好’这回事。”
刚开始做博主的时候,她没有摄影师,也没有助理。有一天和闺蜜约了下午茶,想到这天要在平台上发点东西,就拿出手机准备先拍一点。
“当时是在嘉里中心门前,我看到从玻璃橱窗里映出的自己。我就觉得,好美啊!我边走边拍了一段视频,没有剪辑没有配音,我就把它发出去了。结果那条爆了,爆到我自己都觉得无语:我拍摄又不好,什么后期效果都不会添加。要说有什么,可能就是不加滤镜地记录了真实的自己。”
别和别人比,和你自己比马姐从来没想过自己的60岁竟会这般精彩。
上世纪80年代初,她是回民食品厂糖果车间的学徒工,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在流水线上将包装好的糖果一颗颗装到盒子里。三年之后,当她即将成为正式工的时候,她选择了辞职。“那个年代没人辞职的,厂里专门派人来我家调查,我事先关照好爸妈,到时候要说点什么。”
辞职后的她去华亭路上摆摊头,做个体户。每卖出4条裙子,相当于在厂里一个月的工资。“这个时候我挣了点钱,但其实还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要什么。我就是一直都知道,自己这一生绝不会是平平淡淡的。我就是不想做行尸走肉,我就是要有事情忙忙碌碌。从年轻到现在,我都是这么认为,也是这样做的。”
到了80年代末,她赶上留日热潮,几番犹豫不舍还是将刚断奶的女儿留在了上海。在日本,她不要命地打工赚钱,上了最好的服装设计学校。“我年轻时和现在最大的一个特质,就是想到了就去做。但要说有什么不同,无疑现在的我更坚定了,就是有一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去做一件自己认定的事情的执念。”她说,年轻的时候在日本学服装设计,其实非常喜欢,但那会儿一方面是经济原因,更外一方面还是缺乏坚定的决心,就没有坚持下来。“所以很多事情,坚持是永恒的定律,你坚持下去,它就会呈现出结果。”
21世纪初回国后,马姐十几年中并没有进入时尚圈。“我后来走的这条路是女儿为我规划的,她说:‘妈妈你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过完一生,太浪费外婆生了你这张脸。’所以她就把我照片发到自己朋友圈,发出去没多久就有人来找了。当时是一家杂志,来找我拍广告,是这样做起了模特。”
这年,她54岁。两年后,她首次登上上海时装周的T台,成为年纪最大的走秀模特。她独树一帜的风格迅速吸引众多国内外大牌的青睐,其中就包括Dolce&Gabbana这种国际一线品牌。这在她20岁出头的时候,是不敢想象的。“当时找模特都要求年龄、身高,像我现在这样的年纪,个子也不高,是不可能被选中的。”
她也因此感慨,“现在的时代特别宽容,能包容、接纳我。我因此很感谢这个时代,但我更感谢自己。如果我没有一贯的坚持做自己,如果我就邋邋遢遢不打理自己,精神和身体状态都不好,那即便机会来了,也是个拍一、两次就被淘汰了,所以我很感谢自己的精神。”
我们问马姐,时尚圈更新换代这么频繁,她如何在一群年轻高挑的模特中实现突围?“不用突围,不用比的。”马姐沉着应对,“不是说身材好、年轻就一定能走很远,我觉得我有自己个性的东西在那里。很多品牌方都是这样说的,不是他们捧我,确实是我养成了一种和别人不一样的特质。”
“要说漂亮,我年轻的时候也美过,那你要去比较就和同龄人比。”她略微想了一下,“不,还是不要和别人比,我觉得就跟你去年的自己比,跟过去的自己比,有没有在成长?我觉得这样会好一些。因为比较是一件坏事情,也不是说完全坏,有时候比较会激发你,但有时候比得不好心态就会不好,那我就比昨天好一点不好嘛?”
你们看,我的眼睛里还有光直到2020年前,马姐的名字还只是在时尚圈里传播。她真正火出圈,更多依靠的是社交平台的优势。她承认,“做自媒体的传播度太广了,网络的影响力太大了。”
在网络走红后,她被更多品牌看见,因此获得了很多原先不可能有的机会。她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职业模特的工作更多是听从经纪公司的安排,而她现在将选择的权利把握在了自己手中。她因而成了一个更自由的人。
今年,马姐接拍的品牌广告中还多了像Balenciaga这样如日中天的国际大牌。不断的拍摄邀约意味着她常常要透支体力,因为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拍摄实在只是家常便饭。“拍摄现场很多小年轻会问我:‘马姐你累吗?我们都拍了十多个小时了。’我说:‘你们自己看嘛。’他们感叹:‘马姐你精神好好。’”
很多次,当她骑车往拍摄地点去的时候,都会想起自己20岁出头做服装生意那会儿。马姐觉得,现在的自己和那个时候没什么差别。就是职业不同,但精神头是一样的。自己既不是60岁的身体,也不是60岁的想法。
“没有精气神,你的身体就显老态了;没有梦想,你的眼睛就会没有光。要保持年轻,就要有一颗永远追逐梦想的心。没有梦想你真的会老,有梦想就有了目标,你朝着它走,自己就会发光。你们看,我的眼睛里还有光,是不是?”
马姐总结过去的大半生,其实一直在做选择,她觉得这次自己真的选对了,所以朝着目标走得毫不迟疑。她认为自己幸运之处在于无论做模特还是做博主,都没有遇到困难和阻挠。她所面对的挑战,更多是身体上的。
“我经常一拍十几个小时,可口可乐那次拍了两天,我也会累,但我能扛。一回家,我就趴下了。那你就好好休息嘛,没有工作的时候你就休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场,老是输出而没有东西输进来也是不行的。”
今年马姐把家搬到了永康路,过条襄阳南路,另一头就是网红咖啡馆的聚集地。“去年我还挺愿意往外走,和各种人打交道。但今年我搬到这个地方,虽然很热闹,但我一早就想好了不要和那么多人聚会。我现在更享受自己一个人的状态,你和别人在一起聊天相处,能量一定会下滑。我就看部电影读本书,补补能量。等调节好了,就又可以精神百倍地开始新的工作了。”
没有我“应该”,只有我“向往”和“喜欢”充满了电的马姐走出门,再次神采奕奕地投入时尚圈的工作,也再次被形形色色的年轻人包围。她觉得自己和年轻人相处,是一种互相学习的关系。他们喜欢向她讨教做人处世的经验,她也常跟他们学一些时髦新词。大家一起分享拍摄的心得,交流并无代沟。
“年轻人身上那种积极向上的东西,我特别喜欢。但也不是说年轻人一定积极向上,年纪大的人一定不积极。如果年轻人不努力,每天在舒适区就满足,那我喜欢不起来这种人。我喜欢追求自我,有目标的人。有些人你别看他们年轻,他们做起一件事情来是很坚定的。比如他们决心做自媒体,那刮风下雨也会出来拍摄。”
即将迎来61岁生日的马姐,在年龄上已妥妥被列入前浪的范畴了。但这时的她在对面发出一声轻轻的惊叫,“啊,我不喜欢这种说法。不是一个人年纪大就是前浪,年纪轻就是后浪。还得看你有没有积极去做一件事情。”当大家从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时,一个人努力了,而另一个人没有努力所以掉下去了。“这条起跑线就可以区分前浪和后浪,你努力进取地去做就跑前面去了,你年轻不努力就会落后。”
时尚圈日新月异,而互联网的活跃用户也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马姐打算怎么吸引年轻粉丝呢?“我不会去刻意讨好他们,”她笃悠悠讲,“但我知道我要做好自己。”
所谓的“做好自己”,可以细化为“身体保养、运动,穿衣打扮,以及做一切取悦自己的事情。“我不能去取悦谁,为他活,活着活着就不是自己了。粉丝就在那,他们会喜欢我,是因为我的精气神和活力感染了他们。”
马姐也有黑粉,“骂我的话我会看,但我跟更愿意把它转化成一种动力,而不会不开心、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她说,自己的年龄是被攻击最多的。“我不喜欢P图,所以很多人骂我老,说我看上去七、八十岁。尽管这样,我还是不愿意P图。因为我更愿意当你偶遇我的时候,赞叹一下我本人的状态就够了。很多人看到我都会说:‘哇,马姐你比视频里更年轻,状态更好,更时髦,更……’这样就好了。”
还有一些人并没有恶意,但他们会自认为关切地劝她:“你都到退休年龄了,应该闲在家里带孙子了。“我心想,没有‘应该’啊,只有我‘向往’什么,我‘喜欢’什么。喜欢带小孩的人去带小孩,那我特别喜欢镜头,我就做自媒体、做模特,关键是你要享受自己做的事情。我就非常享受,我现在感觉很充实。”
至于未来,马姐打算将时尚进行到底。“我想走到永远,哪怕是八、九十岁了,我只要活着,只要社会给我这个机会,我就会一直继续下去。跟我年龄没关系,我太喜爱这个职业了。”
我们激赏年轻时的无畏,但已经有无数媒体为他们而设。我们想为年长者的睿智与底蕴、淡定与从容,提供一个平台。如果你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欢迎加入“50+俱乐部”。